教學提問的技術

Chuck Chiang
Jan 3, 2022

--

講者在台上授課拋出問題,台下觀眾積極熱烈的參與與互動,我想這是許多台上的講者心裡所期盼希望的。

但許多現實的教學場景狀況卻是不如預期,台下一片靜默無動於衷是更常見的,但為什麼觀眾不回應?以及如何更好的促發觀眾回應?這也是我們不斷試探與摸索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自己過去親身的相關經驗。

問題設計缺乏層次

一開始當講師,渾身充滿菜味,總是會想一開始就馬上拋出有些深度與難度的問題讓大家挑戰與回答,但那時觀眾常不一定能給予回應。

那時也會開始注意觀看一些其他主題的課程與講座,那時總覺得為什麼有些講者一開始都問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問題或是基礎問題,似乎有些浪費時間!? 或是應該問一點更有深度的問題才對。

後來講課一段時間以後才發現,其實最前頭的一些很簡單基礎問題背後也是有意義與作用的,因為不同的場子來的每一位觀眾,狀況不同背景知識也不同,與主題與講師與環境與同儕都還沒建立連結與信任,觀眾習慣來當鄉民看戲,羞於回應或不習慣回應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如何與觀眾破冰變得非常重要。

實體講座破冰一般最常用的不外乎是「提問法」或是「舉手法」,透過這方式與觀眾建立「連結」與互動的「習慣」,但「問題設計」的好壞就變得很關鍵,問的好讓你上天堂 ,問不好讓進冷房 XD

因此不要一開始就拋出太有深度太難的問題,因為在不信任的環境,沒有人希望自己出醜或是看起來很笨很蠢,所以在沒有絕對把握下,大多數的人是不會輕易回應或回答的。

一般來說問題的設計是漸進有層次的,會從「封閉到開放」,例如從「是非→選擇→開放」,選圈跟叉,或是選 1234會比起開放式問題更容易讓所有人參與回應,以及問題的「由淺入深」、「具體到抽象」,例如:「ORID」焦點式提問法就是一個相當值得參考由淺入深的提問架構。

提問引導的相關技巧

提問時讓學員參與「被看見」

例如學員回應時,讓學員被「看見」被「鼓勵」很重要,例如:叫出學員的名字,摘要複述一次學員回覆的重點,講師給予一些言語上的回饋與鼓勵,這些都有助於打造一個比較願意回應的環境

創造「橫向連結」,讓回答引發回答

甚至在一個學員回答之後你也可以依此創造學員之間橫向的連結,比如說 A 學員回答後,你摘要複述後,也可以詢問 B 學員「你覺得呢?是否同意 A 學員的看法?又或是有無其他看法?」,讓學員可以更專注的聆聽彼此的回答,又或是可以累積回答的選項,一起來個全班 「民意調查」也挺有趣的,讓全班可以在一問一答中有更多不同的參與與結合的形式。

提問後記得要「留白」

這兩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課程都轉為「線上直播課程」,但是不同於實體課程可以人與人之間直接面對面問答,線上課程老師更像是在獨立空間獨自做廣播唱獨腳戲,看不到彼此的表情與狀況,更容易缺乏回應,所以線上課程進行「提問」的引導環節就必須做的更細緻。

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線上課程後發現,有時候你拋出問題,其實並不一定是學員都不願意回應,而是問題有時候是需要時間思考的,但老師其實也害怕「空氣突然的安靜」這種冷場或是留白,所以導致思考時間容易給的太短,就先拋出了答案,反而失去了提問的意義也很可惜。

因此,除了保留足夠的留白時間讓學員思考之外(也可以在這時間放些固定的背景音樂讓場面不要這麼乾),也建議可以讓學員把對於題目的想法先寫在身旁的紙上,之後在打在討論區或是共創的 Google 文件中,這樣漸進的方式會讓學員比較容易逐步參與,另方面覺得手寫這項行為與動作有時候更容易促發學員思考、協助整理思緒。

最後講師可以瀏覽一下答案,再邀請學員做進一步的口頭分享回覆,又或是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彼此的答案,最後每個小組在各自彙整報告,我想都是一種不錯的互動方式。

提問互動可以善用新的軟體與工具

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關於實體或是線上的提問互動工具也不斷推陳出新,自己目前最常用也覺得最好用的就是「Kahoot」與 「Slido」。

Kahoot 常用在課程的中段或是尾段,適合把課程的內容重點快速做個回顧與複習,Kahoot 的優點是在於「緊湊配樂」與「積分排行榜」,常會讓學員不知不覺的就進入到比賽情境裡,但也建議題數不要太多,一般來說7–8題就是極限了,避免感受上的疲乏,也可以不用每一題都正經八百,適時在某一題加入一些關於主題幽默的元素,有時候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笑」果 XD

Slido 則適合在課程中進行即時的「問卷調查」,會馬上以視覺化的方式統計回答的結果,甚至也可以選擇以「文字雲」的方式呈現調查結果,都會讓參與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參與記憶點,也適合放在最後 QA 的時候讓學員進行提問,學員彼此之間也可以針對提問進行票選,讓講師可以馬上知道什麼問題是最多人現在感興趣與特別想關注的,如果有參加過唐鳳委員的講座,你一定會對於他使用 Slido 這項工具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藉由這項工具讓內向害羞害怕開口表達的參與者,有另外一個提問與抒發表達想法的機會。

另外, Slido 有個優點就是它有做了一個外掛插件,可以結合進 PowerPoint 裡頭,讓你隨時可以在簡報分頁中隨時插入應用 Slido ,使用上非常的方便,也推薦給大家 :)

總結

總結來說,提問與回應就像是「傳接球」,老師與學生間的傳接球,學生與學生間的傳接球,小組與與小組間的傳接球,廣義來說或許都是一種課程的參與與回應,讓講者可以藉由這樣的過程更清楚的得知學員的狀況,一點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

提問三力:想辦法提問要降低「阻力」,回饋要增加「動力」,回答要「借力使力」

我是江樵 Chuck,對簡報演講與資訊視覺化表達不斷鑽研,也在不同公司、機關與大專進行相關的教學與分享,累積超過上百場的教學經驗,有這方面需求歡迎與我聯絡。

信箱:chuck30804@gmail.com

--

--

Chuck Chiang

攝影師 / 簡報講師 / 影像後製處理 / 讀癮患者